2025-05-17 数码 0
据新华社最新报道,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近日宣布,他们主导研制的我国首部太赫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功进行了飞行试验,并且获得了国内首批太赫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数据。这款高科技设备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弥补传统光学、红外和其他雷达在探测慢速动目标方面的不足,而且能显著提高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可识别性,对于复杂环境下的移动目标监测至关重要。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先进的对地观测系统,可以安装在各种飞行平台上,无论是飞机还是卫星或宇宙船,都可以全天候进行观测。因此,它在灾害监控、环境监控、海洋监视、资源勘查、农业产量估算以及测绘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被全球越来越多国家重视。
与普通雷达相比,合成孔径雷达更具优势。一般来说,在恶劣天气下,需要多次拍照才能获取一张清晰照片,而这款技术则能够实现高分辨率、高效率的一次性全天候成像。通过利用移动中的真实小尺寸天线结合数据处理技术,将这些小尺寸组合为较大的等效大尺寸天线,从而达到超出常规条件之外效果。此类技术又被进一步细分为非聚焦和全聚焦两种类型,全聚焦型尤其优异于工作性能,其不受时间限制且能穿透雾霾烟尘,更远距离也保持良好分辨力。
应用面广泛,这项技术既能提供地质结构信息给地质工作者,也能提供油气水文信息给环境监管者,再加上它适用于海洋分布状况图及军事侦察与目标探索,为不同行业带来了巨大便利。而且,它还被用作太空探险,如月球金星的地质构造分析。一流国家如美国早已将此技术广泛运用到其军事装备中,如U-2和SR-71侦察机F-15战斗机B-2轰炸机等。
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究这一领域,现在正逐步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在国土测绘资源普查城市规划工程选址救灾行动中发挥作用。
项目负责人李军介绍说:“太赫兹波长介于毫米波和红外之间,比传统低频段成像系统更高分辨率更短时间完成影像捕捉,有可能实现光学摄像级别的视频效果,对于慢速运动物体探测特别有效。”
“相比光学红外系统,我们采用了更强穿透能力,可在烟雾雾霾环境下正常工作,不受日照影响,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科技。”李军总结道。
23所作为研发重点方向之一投入大量精力,将Ka波段发展到太赫兹波段,使得我们迈向了一步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