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智能 0
张召忠今日下午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深刻分析。文章指出,当前的信息化冲突实际上是一场芯片战争,并认为美国首先对中国发起了这一战役。在这篇充满洞察力的文字中,张召忠不仅表达了对于中国在芯片研发领域滞后的遗憾,还对之前一些人提出的“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1991年那场海湾战争,是计算机芯片如何在小巧之姿面前击败钢铁巨兽的大戏;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则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冲突,那时美国仅需78天就取得了胜利,而没有一名士兵牺牲。这场战斗标志着美军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化武装力量。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则是美军实战验证阶段的一次重要考验,从此之后,他们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技术手段的巨大飞跃。
最近一次针对叙利亚的打击行动更是展现了这种新时代作战方式的高效性和精准性——105枚导弹几乎无一误伤,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默默工作、控制着坦克、飞机和舰艇运转的小巧芯片。而雷达声呐通信系统,以及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各项关键技术,都依赖于这些微小却至关重要的心脏——即那些高速运转、处理数据如流水般迅速的人工智能芯片。
正因为如此,张召忠提出一个问题:既然这些芯片如此至关重要,为何不早早布局自主研发?他承认中国已经开始努力,但仍然落后于领跑者。他还指出,当我们试图创新时,总会听到来自美国的声音:“你们为什么要自己动手做,我们这里有足够多。”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些声音甚至强调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说中国没必要自行研发芯片,因为苹果手机背后的供应链涉及数百家企业,其中日本占据34%价值份额,而数十万华人民族工人的劳动只占极其有限比例。
中美贸易战中的首轮火力,对外形同消除逆差,但显然其背后目的更为复杂,它似乎瞄准的是阻碍中国崛起所采取的一系列精确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