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除了在产品规划锁定目前市场最大宗的价格以外,近年借由积极的通路活动与品牌行销,快速的在手机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其中做为主力的,莫过于主打中高阶市场,以纤薄与高质感作为诉求的 R 系列。而 OPPO 在 6 月底正式发表 R 系列最新机种 R11 ,承袭过往 R 系列的轻薄主轴,结合双主相机设计,并主打前后都具备 20MP 相机,同时也是市场上首款搭载高通 Snapdragon 660 的机种。
OPPO R11 基本设计继承 R9 的风格,虽说在机身背面采用金属设计还是不免会遇到需要预留天线的状况,不过 R11 在金属机背的隐藏天线导入全新的处理方式,一改原本上下两道直线,变成沿着机身上下缘以弧形围绕的天线,也让机身背面整体更为协调。
然而 R11 由于延续 OPPO 的 VOOC 闪充技术,也使得 R11 不得不维持基于 micro USB 的界面,无法顺应潮流使用 USB Type-C 界面,同时在充电时也要留意需要搭配 OPPO 的 VOOC 变压器、行动电源与闪充传输线,否则一般的 microUSB 是无法提供闪充技术的支援。
关于 OPPO 在针对首款搭载 Snapdragon 660 机种进行行销时,也做了不少的行销术语,不过有几个点是无庸置疑的, OPPO R11 确实是首发机种,其次这款应用处理器的效能也比起前一世代的 Snapdragon 650 系列有明显的提升。
Snapdragon 650 的架构介于 Snapdragon 820 以及 Snapdragon 650 之间,它是继初代的 Snapdragon 600 之后,在 Snapdragon 600 系列再度导入高通自主核心架构的产品,采用高通自主 64 位元核心设计 Kryo 260 ,且一口气导入 8 核心设计,不过为了与 Snapdragon 800系列差异化,除了 CPU 时脉较低,也降低搭配的 GPU 层级,仅使用 Adreno 512 。
此次 Snapdragon 660 最大的特色,就是导入几项原本仅由 Snapdragon 800 系列独占的下放版本,包括被 OPPO 大书特书的 Hexagon 680 DSP 以及 Spectra 160 ISP ,这两项架构的导入,也有助于 R11 在拍照性能与影像后处理的表现。不过就不像 OPPO 所声称是专属于 R11 的机能,基本上都会是 Snapdragon 660 共通架构,但怎应用就看各厂商的调教。
操作界面方面,若是习惯近似标准 Android 界面的使用者初次使用 R11 可能会略为不习惯,因为它并不像标准 Android 由上往下滑动就可叫出快捷,只会滑出通知,至于快捷的叫出方式反而比较像 iOS ,要由下往上滑动,整个风格也有些类似,不过其余的使用部分差异就不大,对于有使用 iOS 经验的消费者应该不会太难上手。
作为 R11 最大特色的,就是前后各具备一颗 20MP 相机镜头以及双主镜头设计,不过就实际使用来说,后面的主镜头是 16MP 而非 20MP , R11 的 20MP 镜头是作为相较 16MP 主镜头的 1.9 倍光学焦段配置。
在拍摄时也略为吊诡,在自动模式下,以主相机拍摄,几乎都是以 16MP 镜头为优先,以双指滑动放大也仍是基于 16MP 广角镜头进行拍摄,唯独在手动模式下可借由切换镜头的方式明确的知道现在是哪个镜头进行拍摄运作。
对消费者而言, 16MP 与 20MP 都相当够用了,关键是拍起来的照片看起来是否赏心悦目才是重点,这也是此次 R11 相当重视的宣传目标,毕竟 OPPO 特别强调与高通深度合作,针对 R11 的拍摄品质与处理速度等进行相当程度的调教,实际拍摄的品质如上列。
以硬件规格来说, OPPO R11 并称不上是堆硬件构成的高规平价机种,而是求取在体积、续航力与实用性尽量取得均衡,对一些非规格控来说这些是相当重要的,毕竟高规格硬件有时会与许多方面需要妥协,不光只是更高的价格,包括使用的发热,电池续航力等都会产生影响,而 OPPO 能够获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也意味它们确实有抓准特定消费族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