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7 数码 0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日前宣布,由该所主导研制的我国首部太赫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成功进行了飞行试验,并且取得了国内首次太赫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这种技术能够弥补光学、红外和传统雷达在探测慢速动目标方面的不足,大幅提高图像可识别度,为复杂环境下移动目标的监测奠定技术基础。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先进的对地观察系统,可安装在飞机、卫星和宇宙飞船上,全天候对地进行观测。因此,它在灾害监测、环境监控、海洋监控、资源勘探、农业产量评估和土地测绘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发挥其他遥感手段无法实现的功能,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
通常情况下,普通雷达需要多次拍摄才能获得图像,而合成孔径雷达则可以全天候高分辨率拍摄。这是因为它利用了数据处理将小尺寸真实天线组合成为大尺寸等效天线,从而克服了传统物理尺寸限制。合成孔径雷达有两种类型:非聚焦与全聚焦。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如尘埃烟雾雾霾或障碍物,它仍然能工作并穿透这些障碍,同时保持远距离操作能力且分辨率不随距离增加而减少。
此类技术应用广泛,可以为地质工程师提供地形构造信息,为环境保护人员提供油气水文信息,为导航者提供海洋状况分布图,为军事行动提供侦察与目标检测信息。此外,还可用于太空探索,如月球金星的地质结构分析。美国军队已经装备此类技术于其战略侦察机如U-2和SR-71,以及战斗机F-15轰炸机B-2。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此项工作目前已转入实际应用阶段,在国家土地调查资源普查城市规划选址救灾等领域扮演关键角色。
项目负责人李军表示,太赫兹波长介于毫米波和红外之间,与低频传统影像相比,其分辨率更高时间更短,可实现类似光学摄影效果,对于追踪慢速移动对象尤其有效。
“相对于光学红外,这种系统拥有更强大的穿透力,即使是在烟雾浓厚或雾霧笼罩的情况下也能清晰显示地面对象,而且不受日照影响,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激光扫描器。”
23所将发展高频段视频合成孔径作为未来研究重点,并通过多年努力成功从Ka波段迈向太赫兹波段,这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步棋近一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