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7 数码 0
据新华社最新报道,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日前宣布,通过该院牵头研制的我国首款太赫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成功进行了实地飞行测试,并且创造性地获得了国内首批太赫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数据。这种高科技设备能够克服传统光学、红外和低频率雷达在探测慢速移动目标时的局限性,加强其图像可识别度,为复杂环境下目标监测提供坚实技术基础。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先进的对地观测系统,可以安装在各种飞行器上,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气候如何,都能全方位对地进行监视。这使得SAR系统在灾害预警、环境保护、海洋研究、资源勘探以及农作物产量评估等多个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超越了其他传感器无法实现的功能,因此备受全球各国青睐。
与一般雷达相比,合成孔径雷达能够在恶劣天气中快速捕捉清晰图像,而不需要多次重复扫描。它利用运动原理将小尺寸真实天线组合成为大型等效天线,从而实现更高分辨率。根据专家介绍,全聚焦和非聚焦两种类型的合成孔径雷达都具备出色的全天候工作能力,可穿透雾霾和烟尘,对于远距离检测也无需担忧,同时保持高分辨率不随距离增加而降低。
此外,这项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军事侦察任务,如识别伪装目标甚至隐蔽物体,以及用于太空探索,比如月球表面的岩石结构分析。世界各主要国家已经将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其军用飞机中,如美国U-2和SR-71侦察机、F-15战斗机及B-2轰炸机。而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研发这项技术,现在已经进入实际运用的阶段,在国家土地调查、高精度资源普查城市规划选址救灾行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负责人李军表示,太赫兹波段位于毫米波与红外波长之间,其影像系统具有更高分辨率,更短时间内完成影像捕捉,与光学摄影相似,可有效提升对慢速移动目标识别性能。此外,该系统更加适应恶劣环境下操作,不受自然光照影响,有助于满足任何时刻需求,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新型化技术发展方向。
“相对于传统光学红外成像,我们的太赫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拥有更强大的穿透力,即便是在浓雾密雾的情况下,也能准确捕捉到地面上的特定区域。”李军进一步解释道。
作为未来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一个关键步骤,23所正在积极推进Ka波段至太赫兹波段转换,以期推动更多创新产品问世,将为未来的空间探索带来新的突破点。
上一篇:1吨燃气蒸汽发生器我的家用热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