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影精灵5,是第九代酷睿H主流价位游戏本中我们重点推荐的产品之一。这种推荐源自以往暗影精灵系列的表现:它有出众的外观,强大的游戏效能,还有出色的惠普线上服务,更重要的是,在配置/价格比上,明显优于其他国际PC厂商的同类产品。而暗影精灵5,还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惠普暗影精灵5的A面做得非常棒,橘红色的OMEN元素和黑色碳纤维纹理,为该机的A壳增色不少。
▲从整体外观设计来说,我们认为暗影精灵系列是在主流价位游戏本中数一数二的,它很早就摆脱了方方正正的“板砖儿”造型,非常有个性。实际上,现在很多游戏本的设计都受到了暗影精灵系列的影响,或者说从中受到启迪。
配置和规格:
■屏幕:15.6英寸FHD高色域144Hz(有60Hz屏款)
■处理器:酷睿i5 9300H/i7 9750H
■显卡:GTX 1660Ti 6GB(已遮蔽集显)
■内存:三星8GB DDR4 2666
■储存:西部资料SN720 512GB PCI-E SSD(可扩充套件2.5英寸SSD或HDD)
■网络:英特尔AC9560 802.11ac无线+千兆有线+蓝牙
■界面:3×USB3.0、雷电3界面(Type-C)、HDMI口、Mini DP口、RJ-45网口、SD读卡器口、2×3.5mm音讯口
■重量:2.33kg(含70Wh电池)
■系统:Win10 64位中文版
参考价格:i5款7599元/i7款8299元
i5/60Hz屏款7299元
Q:意外惊喜是什么?
处理器效能超标释放,视讯、设计等专业应用效能大增!
前些日子,购机帮你评做了非常详尽的独家应用测试,全面解答了两个长期以来颇有争议性的话题:1.玩游戏,买i5好还是i7好;2.做设计做视讯,酷睿i5和i7的差距有多大。同时,我们还详尽展示了处理器效能超标释放的巨大价值(点选这里检视)。
这里撷取部分测试再次给大家强调“处理器效能超标释放”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测试应用为Media Encoder CC视讯转码、After Effects CC视讯特效制作,Cinema 4D三维影象渲染(这是款三维建模和渲染软件,和Cinebench是同一家公司开发的,在产品设计领域、电商效果图领域常见)。
▲Adobe的Media Encoder CC和After Effects CC大家都相当熟悉了。如果你还是中学生暂未接触到,相信我,到了大学你就会用到。
▲Cinema 4D在设计领域越来越常见。图中是我们正在进行三维动画的渲染,一共渲染50帧,也就是2秒的动画(25帧/秒)。
通过这组测试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到处理器超标效能释放的巨大价值。比如After Effects CC,同样是i7 9750H,在45W输出时耗时19分47秒;而60W状态下为17分10秒,少用了13%的时间;达到70W时耗时仅15分59秒,少耗时近20%!其他测试专案成绩也相仿!当这种差距放大到动画渲染上,动辄是数十小时甚至上百小时(我们渲染2秒的动画就花了数十分钟),那么节约的时间就非常夸张了!
让人意外的惊喜是:惠普暗影精灵5,其处理器也是超标效能释放的!尽管已有的官方资料和评测中并未提到暗影精灵5的处理器效能超标发挥,但它的确如此!即便我们测试的i5 9300H款,处理器在单负载时也能持续稳定输出60W功率(短时爆发功耗70W以上,个别应用可稳定在63W左右,如Blender渲染);由此推测,其i7 9750H款至少也不会低于60W。
▲Blender单帧渲染,i5 9300H可很长时间保持63W。
购买提示:
要注意,i5 9300H是4核8执行绪,而i7 9750H是6核12执行绪,这两者在敏感于执行绪数量的专业应用上效能差异是明显的,但毫无疑问,相对于45W的i5 9300H,暗影精灵5的60W输出i5 9300H显然效能提升幅度也会很大。另外大家可看到部分测试专案,如After Effects CC,60W输出的i5 9300H的实际表现已逼近了45W输出的i7 9750H了。当然,如果你非常重视专业应用效能,那么建议你入手暗影精灵5的i7款。
Q:还有什么兴奋点?
雷电3界面价值已能发挥,档案拷贝稳定700MB+
虽然英特尔开放了雷电3技术,但至少就目前来说,雷电3界面(以USB Type-C界面形式存在)还是中高阶笔记本的专属。实际上,很多价格更贵的游戏本也未必有雷电3口,目前大多数游戏本上的Type-C界面是基于USB3.0总线的※。
以前,雷电3对于绝大部分使用者并不实用。键鼠、HDD行动硬盘、闪存盘多是USB用大口,外接显示器HDMI或Mini DP可搞定。接驳TD16这类高价雷电3扩充套件坞?那是商业使用者或专业使用者才会使用的,比例很小!
但如今,雷电3口逐渐有发挥空间了:
现在很多做视讯的使用者动辄要传输数百GB的原始视讯档案;4K影音爱好者经常拷贝蓝光原片,也是数十GB一个;Gamer经常拷贝大型3D游戏,而一个往往就是六七十GB——而且有时候是资料夹拷贝,而一个游戏资料夹里往往有成千上万个小档案,经常是新买来的游戏本,拷贝游戏都要花五六个小时!
而在暗影精灵5上,由于雷电3的存在,我们有了理想解决方案:购买一款USB3.1总线(真正的USB3.1,而不是所谓的USB3.1 Gen1,那实际上是USB3.0)的M.2 SSD行动硬盘,或自己攒一个(盒子160元,256GB的PCI-E SSD也就280元还带散热片),价格也能接受!然后,大资料量的档案传输再也不是问题了,甚至超多小档案也不怕(HDD非常怕小档案传输,速度可以爆降至1MB/s以下)。暗影精灵5的测试要拷贝各类软件、视讯素材、游戏共计200GB左右,以往从HDD行动硬盘拷贝要数小时,而通过USB3.1 SSD行动硬盘接驳暗影精灵5的雷电3口,拷贝耗时不到10分钟——相信我,只有你有过一次这种夸张的速度差别体验,你就会感叹“这钱花得值”!
※特别提示:
如今笔记本上,Type-C界面大部分是USB3.0(也叫USB3.1 Gen1)总线的,少量是雷电3总线的,USB3.1(也叫做USB 3.1 Gen2)总线的相对较少。另一方面,走雷电3总线的行动式行动硬盘盒还非常少且价格也很高,所以USB3.1 SSD行动硬盘是最佳选择且足够凸显速度优势。注意,如果PCI-E SSD放在USB3.0硬盘盒中,实际连续最大速度只有370MB/s左右。
Q:游戏表现给力吗?
即便i5 9300H款也有优异游戏表现
通过之前的文章我们已经给了大家明确的答案:在显卡上了一定规格后,酷睿H的i5和i7,游戏表现差别并不大——因为绝大部分游戏就优化到四核,且目前的i5处理器频率也足够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暗影精灵5带有“OMEN Command Center”,其中有“效能控制”选项,里面有包括“效能”模式在内的三个模式可供选择。不过我们做了各种组合测试,发现影响处理器效能释放的主要是Win10自己的“电源选项”(“高效能”电源模式下,处理器效能释放最强),而非OMEN Command Center里的选项。当然,要获得处理器和显卡同时的最佳效能,选择“高效能”电源模式+“效能”选项即可。
下面来一组游戏实测对比:
正如之前的文章提到的:第九代酷睿H处理器,在内存环境相同的情况下,游戏成绩差异不大,总体在一个水平上。这组游戏测试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当然同时也就说明了暗影精灵5的游戏表现不错。另外,我们总是建议大家在购买GTX 1060/1660Ti以及更高阶别显卡的游戏本时,务必升级内存到16GB——这组测试也给出了很好的说明,从8GB到2×8GB,游戏帧速的确会有明显提升。具体到上述游戏专案,刺客信条:奥德赛的帧速提升尤其大,达到了20%以上,且60fps和74fps的流畅度体验是明显不同的!
Q:其他易用性体验如何?
大容量SSD下游戏载入速度提升明显,但键盘设计依然不太理想
处理器效能超标释放,游戏效能靠谱,那么该机的其他易用性体验如何呢?这里我们就不把笔墨耗在屏幕表现怎么样,扬声器怎么样上了(其实这两个专案都靠谱,毕竟是144Hz高色域屏,而且中高价位国际PC厂商的游戏本扬声器通常都不会太差)。这里我们只说一个满意的和一个不满意的地方。
我们测试的暗影精灵5的硬盘为单512GB SSD,当然,可拓展2.5英寸硬盘(SSD或HDD)。第九代酷睿H平台上,惠普和联想的游戏本标配款都采用了单个大容量SSD的方案,这看似省成本,且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些麻烦(因为后期要进行HDD或SATA SSD扩容),但实际上对使用者体验来说是利好:一方面,当SSD容量达到512GB后,使用者已能在SSD上存放部分大型游戏;另一方面,升级2.5英寸HDD或SATA SSD毫无难度,且价格便宜,比初始128GB/256GB SSD+1TB HDD的组合升级起来要简单得多(后者的升级是更换大容量SSD系统盘,要转移或重灌系统,非常麻烦)。
部分消费者对于把游戏放在SSD上有些不解,“游戏速度不是由处理器和显卡决定的吗?有必要放SSD上吗?” 但实际上,大型3D游戏放在SSD上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你会明显感觉到游戏读取速度提升,以及场景转换速度加快。举个例,同一个大型3D游戏,放在HDD上时,从启动到进入主界面如要20秒,而改用SSD后往往10秒不到;另外,场景切换的速度也可提升一两倍。再举个例,《古墓丽影:暗影》放在HDD上时,主界面的操作会明显有延迟,不流畅,但放在SSD上,主界面的操作反应非常快,你能明显感觉到顺滑很多。
▲西部资料SN720 SSD的测试成绩不错。不过大家要明白基本常识:这些测试成绩仅仅是“小容量资料传输速度”,可理解为SSD上快取内存的速度。当写入容量较大时,成绩会下滑。当然,即便下滑也比SATA SSD和HDD快得多。
▲该机的2.5英寸硬盘位有专门的硬盘盒设计,所以暗影精灵5从工艺上看起来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暗影精灵5的键盘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其键帽底色和字元颜色明度反差较小,环境光稍微昏暗点,你就看不清楚按键上的字元了,必须开启键盘背光。但问题来了,你根本看不到背光键在哪里,必须开灯或用手机电筒照一下才能找到键盘背光的开启键——这个问题从暗影精灵2开始就存在,至今也没解决。另外还有个“麻烦点”,其PrtScr键(截图按键)预设是“下挡位”,单按没用,必须配合Fn键才能截图——我们已经在购机帮你评后台回答了若干次“惠普暗影精灵游戏本无法截图”的问题了,但惠普显然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上图是惠普暗影精灵5的在稍暗环境中的情况,键盘看不太清(实际视觉情况更糟);而同样环境中,Y7000P则好得多(下图)※。
※注解:环境光较暗时,色彩会变得不明显,眼睛更多是感受明度差来成像的。
Q:散热表现靠谱吗?
依然是金属C面,热感明显,但总体合格
暗影精灵5依然采用的是暗影精灵系列祖传的塑料A面、金属C面设计,这样的设计可方便在A面做各种文章(实际上该机的A面文章的确也做得好),另外C面的热传导可以加快,有利于散热,但代价就是C面的热感会非常明显。
这是双考机30分钟后的温度情况(室温27℃,在夏季这算比较凉爽的室内温度)。处理器能保持40W,温度97℃左右,频率很高,3.65GHz,不过是每个核心高频率振动,频率低的核心并没有这么高。显卡功率考机最初还能保持81W,但3分钟后就降至75W左右,并持续在75W左右波动,偶尔能到76W,直到考机30分钟后情况依然如此。
这是双考机30分钟后的C面温度情况,这个情况已经稳定了20分钟以上,因此算是最终稳定状况。该机的热量主要集中在C面的中部以及上部区域。最热的部分是JKL按键和按键,可达50℃。而C面上部总体温度也较高,顶部中间的OMEN字样达到了48℃。我们之前说过,的金属面,46℃以上就无法持续上手了,会觉得很烫,所以,该机的顶部是无法上手的。而键盘区由于有按键的存在,勉强可以上手,但热感强烈。好在WASD按键区域42℃~43℃还能接受,有热感,但能正常操控。总体来说,如果环境温度进一步提升,该机在双高负载时操控起来不算太舒服。
当然,乐观地看,真正的游戏负载实际上是“时高时低”的,并不会像极限双考机那样是持续稳定的高负载,所以温度情况会略好一些。另外强调一点,如果是单纯的处理器负载(比如专业应用),温度远不会那么高。
总体来看,该机在双考时(极限双高负载时),内部温度和功耗/频率表现是合格的,效能输出是合格的,但由于是金属C面,所以热感的确很明显——这一点大家购买前要有清醒认识。
结语:专业应用与游戏并举的标杆型产品之一
暗影精灵5外观漂亮,设计细致,处理器效能超强,游戏表现不错,而标配大容量SSD、144Hz高色域屏也大幅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雷电3界面的引入更是让该机在功能性和速度体验上达成完美,总体算是第九代酷睿H高效能本的标杆型产品。遗憾点是双高负载下C面的温度较高,另外来键盘设计不算太出色,但考虑到其价格的确实惠,所以也是值得强烈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