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手机 0
3月21日,全球庆祝了第23个世界睡眠日。在此背景下,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睡眠时间为7.4小时,其中近半数的人每晚平均睡眠不足8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总体平均睡眠时间呈现缩短趋势,而自评的睡眠质量也在下降。"好觉"成为了许多人的愿望,这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改善睡眠质量买单。这促进了各种“助眠神器”和新兴服务层出不穷,使得整个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整体“助眠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专家指出,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监管不足等问题,“助眠经济”仍需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以提高行业标准并促使其向品牌化、专业化发展。而随着科技小发明手工简单的应用,一些创新型产品开始涌现,如智能sleep仪,它们以CES(经颅微电流刺激技术)为工作原理,可以通过改善异常脑电波来帮助人们入睡。此外,还有一款售价高达4299元的产品采用不同的共振技术以提升效果。
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20年间,“助免经济”的规模从2616.3亿元增长至3778.6亿元,即44.42%。预计2030年将达到万亿级别。此外,有3000余家企业涉足这一领域,其中超半数成立于5年内。
除了这些物理设备之外,还出现了一种名为哄睡师的心理疏导服务,其价格可高达18000元人民币。一项调查表明,我国89.33%的人听说过哄sleep师,而41.33%的人对其了解较深。
尽管如此,不少消费者对这些商品持怀疑态度,一些产品被认为缺乏实际疗效而仅依靠心理作用。大健康产业正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等方式开发更精准、高效的服务,并加强监管以推动行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