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手机 0
3月21日,全球庆祝了第23个世界睡眠日。在此背景下,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睡眠时间为7.4小时,其中近半数的人每晚平均睡眠不足8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总体睡眠时间呈现缩短趋势,而自评的睡眠质量则呈现下降趋势。"好觉"成为了许多人的梦想,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高质量的睡眠付费。
在供需双方激烈竞争中,一系列"助眠神器"和新兴服务层出不穷,使得整体规模持续增长,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时,将会突破万亿元的大关。专家们认为,我国目前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监管不足等问题,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以提高行业标准,并促进其向品牌化、专业化发展。
在豆瓣小组中,有超过7.2万名成员加入了讨论他们对失眠问题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缓解这些困扰。此外,小红书上的话题也颇具热度,如褪黑素等产品被广泛讨论和测试。
智能助眠仪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它们以CES(经颅微电流刺激技术)为基础,可以通过改善异常脑电波和与情绪相关的神经质与激素来促进更好的入睡。此外,还有一些产品采用不同于CES的原理,比如利用物理共振原理将人们该有的sleep频率植入晶片,然后通过电源释放出来,与脑电波产生共振以此来促进入睡。
数据显示,在2016-2020年间,中国Sleep Economy从2616.3亿元增长至3778.6亿元,即44.42%;预计2030年有望达到过万亿元。这一领域已吸引3000余家企业参与其中,其中超过半数成立于5年内。而淘宝平台上的搜索量及销量数据也表明这一需求正在不断上升。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宋向清认为,这种情况是因为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社会压力增大导致更多人寻求解决方案,同时商家的创新能力也是推动这个市场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还提到了线上线下的结合式助眠服务,如哄sleep连麦服务,这些都成了新的收入来源点之一。
尽管如此,该领域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监管不足以及实际效果存疑的问题。因此,对于未来发展来说,我们需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健康产业,并将治疗转变为预防服务,同时借助AI等技术开发更加精准、高效的地方法策。此外,加强监管并推动行业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以改变当前混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