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手机 0
在京东科技的成长之路上,它不仅需要与成本结构紧密交战,像亚马逊曾经那样徘徊于盈亏边缘。2014年的财报显示,京东已经成为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商领域的强劲对手,其年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阿里巴巴零售活跃用户的29%,交易额占比为11.45%,远高于前一年的水平。这表明未来的规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京东展现出积极的发展信号,这些将提升其价值核心:毛利率从2013年的9.8%增长至11.7%,第四季度达到12.7%。这可能是由于规模扩大带来的供应商溢价能力增强,以及非电子与家电产品以及平台收入的大幅增加所致。
根据财报,非电子与家电产品交易额占比已达到45.9%,而去年同期为36.8%;第四季度,该比例首次突破50%,达到50.1%。来自平台的交易额也占了全部交易额44%,同比增长217%,服务和其他收入达到了10.4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有3.74亿美元。
总体而言,该公司过去三年交易额增长分别为124%、71.2%、107%,净收入增长分别为96.2%、67.4%、66%. 这个快速增长对于一个处于这一规模水平的公司来说,是非常显著且难以实现的。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季度来自微信和手机QQ两个社交网络渠道的交易额相较上一季度增长了两倍以上,这反映了用户习惯建立过程中的进步。此外,旗下主营C2C拍拍网发力的努力使得用户数量大幅增加,但购买频次仍低于阿里巴巴。
尽管存在不可比较因素,比如合并腾讯业务带来的增加,但这些变化都是结构性的,比如非电子和家电产品份额以及平台交易份额上的上升。这使得它和亚马逊之间可比性进一步提高——尽管差异仍然明显,如云计算、终端及全球化方面等不同点。
经过刚刚过去的一个春节假期,京东与阿里的差异化部分更加清晰——由于自营物流,让它成为少数能够保证送货服务的一方。在质量保证重视者中,它提供了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该公司仍需面对充满压力的成本结构周旋,就像亚马逊多年来一直所面临的情况一样。
去年京东遭遇巨大的净亏损5000万元,而2013年的净亏损仅5000万元,这主要归因于激励费用及腾讯战略重组等一次性费用,但也有其他因素,比如履约成本从5.9%上升到7%,市场费用从2,3%%上升到3,48%.
这些因素都具有阶段特点,有望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改善,我们关注的是代表其精细运营能力指标,如库存周转天数减少至34,2天,从之前35,6天降低,对账期则延长至42,2天,从之前40,8天延长。这或许预示着管理效率提升,或许意味着即将面临一个经济不适应性的临界点,如果无法找到延缓这个临界点到来的方法,将会侵蚀该模式优势。此外,与亚马逊相似的模式,还没有展现出相同程度想象空间,因为它局限在中国,并且在一体化程度方面弱于亚马逊。因此,在估值时必须考虑这两种情况:既要反映结构性利好,也要包括这些不确定性风险元素,即使未来几年的复合收益可能超越亚马逊两倍以上,也不得忽视它们在全球化及管理效率方面潜藏的问题,以此作为考虑给予其市销率限制,即最多给予其市销率翻倍(目前亚马逊市销率只是翻1/1)左右,大约400亿美元左右。如果参照阿里,则需要将收入转换成可比口径,以60%毛利率计算自营毛利15亿美元,加上10四十亿元人民币平台毛利后总共25七二亿元人民币;考量当前所有股市均存在一定高估状态,以及业务趋同但各有优劣势,可以暂时先忽略其快于阿里的速度,而采取当前所有零售行业市销率作为参考标准,则该估值应该介乎387亿美金~463亿美金之间,与昨日收盘价格相比还有三百万美金~二十三百万美金空头空间相对安全,不过如果被挤泡沫持续,那么风险很大。而若能获得重大进展,如盈利能力解决方案找到,或新业态取得突破,或社会责任履行效能竞争力得到提升或合作潜力释放,或精细运营指标趋势性改善等,都有可能提升估值水平,同时也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