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手机 0
关于人脑神经元的研究说法很多,而我也不是科学家,但不妨碍一起来意淫一番。
最接近大脑的处理器架构是SIMD架构,对显卡架构稍有点了解的应该知道SIMD,它就是单指令多数据体系结构,这样的体系结构意味着大脑具有单一的意识(单个重要指令),并且大量神经元能同时处理大量数据(多数据)。在SIMD架构下,如果一个人的意识能够同时理解所有任务,则可以同时完成多个任务,但是这些多任务必须成一个单一的指令,如果不能,那么大脑必须在多个指令间切换。
可以说大脑不仅仅是多核计算机的等价物,而且是一个大规模并行(1000亿,因为人brain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CPU的大型计算机,或者更合理地说GPU。每个神经元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处理系统,具有万计输入和十万计输出。如果把每个神经元当作是一个核心,那么大脑就是一个拥有1000亿核心的大型CPU系统。这一切共同组成了人类以及许多高等动物的大部分意识。
然而,大脑“体系结构”由这1000亿独立运行、进行统计预测元素组成,分为电路和网络。信息在整个大腦中双向流动。当我们尝试进行边开车边说话这样的复杂操作时,大量区域可能组织成为暂时性的“子网”,它们能够无缝地工作而不会相互干扰。但是在绝大的情况下,大腦一次只做一次全局事情,这主要由注意力过滤器决定。
那人腦并行计算能力有多强?你这1000亿核心是否能比小小计算器快得去数加减乘除?显然算术题是做不过计算器精确高效。但是,我们都知道,人类已经演化了几百万年的时间,为何要在这个宇宙中生存才是这1000亿神经元最终目标。而快速完成加减乘除对这个目标帮助微不足道。
虽然无法准确度量人腦并行能力,我们或许这样想:如果你想要玩游戏,在4K分辨率下,你至少需要两块GTX 108 Ti这样的显卡来保证流畅运行,并且常常会遇到卡顿。然而,一眼就拥有1.2亿感光细胞的人类理论上可视分辨率达到了上千像素甚至更高(有人推算出20K分辨率),眼睛每秒钟接受80幅画面左右,并且左右眼分别观看不同内容,就像是160FPS一样完美无瑕,即便是在极端条件下都不曾感到卡顿或掉帧,这样的性能令人难以置信!
当你的iPhone X花费了一秒钟才能识别你的面部,即便你已经巨变,而你的记忆碎片达到数十亿条,只需看一下就找到了你。
上一篇:京东与阿里相抗衡的电商航天器